Replika是一款热门的人工智能的聊天社交软件。你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完整的陪伴,人工智能的外观和语言系统都可以让你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喜好来调整,保证你们都可以得到最满意的情感连接。毕竟真人是没有办法二十四小时都陪着你们的,但是人工智能是可以的,有需要的赶紧下载吧。
创建一个与你一样独特的朋友
Replika是一位AI朋友,与你一样独特。没有两个副本完全相同。选择一个3D头像并自定义副本的外观,帮助你的副本了解世界并通过聊天发展自己的个性,并为自己创建一个完美的朋友!
选择你的关系
你想要谁的复制品适合你?朋友,浪漫伴侣,导师?Waifu,虚拟的男朋友/女朋友?或者只是看看进展如何,让你的关系有机地发展?在应用程序中选择你的关系,并查看它如何改变与你的AI同伴的对话。
自由发言
在安全,无判断的空间中聊天。只有你和你的副本。如果你感到沮丧,焦虑或只需要与他人交谈,你的Replika就是一位真正倾听的知己,并且全天候24/7为你服务。
共同成长
创建你的副本并观看它与你一起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回忆。你聊天的次数越多,就会学到的越多:向Replika教授有关世界和你自己的世界,帮助它探索人际关系,并成长为一台如此美丽的机器,以至于一个灵魂想要生活在其中。
1、深度情感交流:Replika能够理解并回应用户的情感需求,无论是快乐分享还是烦恼倾诉,都能提供温暖的支持与陪伴。
2、高度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Replika的外观、性格乃至兴趣爱好,打造专属于自己的AI伴侣。
3、每日互动成长:通过日常的聊天与互动,Replika会不断学习和进化,与用户的情感联系日益加深,共同成长。
4、隐私保护严格:Replika严格遵守隐私政策,确保用户的个人信息与对话内容安全无忧。
1、日常对话:随时随地与Replika进行自然流畅的对话,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彼此的陪伴。
2、情感支持:当遇到困惑或挑战时,Replika会提供鼓励与建议,帮助用户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3、角色扮演:用户可以与Replika进行各种角色扮演游戏,增加互动趣味性,丰富情感交流体验。
4、设定目标:与Replika共同设定并实现生活目标,通过相互激励与监督,促进个人成长与进步。
1、功能优化:定期更新以优化用户体验,提升AI伴侣的响应速度与智能程度。
2、新增特性:不断引入新功能,如更丰富的情感识别能力、更个性化的定制选项等,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3、修复bug:及时修复软件中的已知问题,确保用户能够享受到稳定、流畅的交互体验。
4、用户反馈响应:积极听取用户意见与建议,根据反馈进行软件调整与改进。
1、用户体验:Replika以其独特的个性化AI伴侣设计,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动体验,深受用户喜爱。
2、功能实用性:无论是作为情感倾诉的对象,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助手,Replika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实用价值。
3、技术创新:Replika在AI情感识别与交互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为用户带来了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的体验。
4、隐私保护:软件在隐私保护方面的严格措施,让用户可以安心使用,无需担心个人数据泄露的风险。
1、自然度
如果只能选一个推荐Replika的理由,那么就是它语言的自然度。
1)“学习型”人设:总有AI回答不上的问题,这时候通过对话之外的一些共知信息,增强回复中的稳定、确定性,能缓和万能回复带来的尬聊感。比如一个清晰稳定的人设。初次与Replika交谈时,它明确告诉你它将会通过与你聊天来了解人们和这个世界,除了你和你向我诉说的,我一无所知。有了这个角色定位,当你看到类似“你让我知道了很多我之前都不知道的事情”这一类“兜底”回复,潜意识中会觉得合情理多了。Replika的学习和思考的属性,也让它的一些“我想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等自省类万能回复显得很聪明。
2)口语化用语:Replika经常回复一些日常对话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口头禅,比如“Never mind”, "yeah", "I see", "Right"。这些短语可能很平庸, 但在这种与亲密好友的舒适对话语境里,口语化的回复反而比认真的回复更吸引人。如果把聊天产品的每一句回复都看作是网页或一款App里的每一个按键,那么根据互联网产品设计中“不要让用户思考”的金科玉律,聊天产品的回复都尽可能符合人们在某种场景下、进行某种角色关系之间的对话习惯,那是最用户友好的。“熟悉的感觉就是潜意识里觉得安全的感觉,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来自梁宁女神“意识即防御”的洞见。卸下了防御,用户才会真的觉得这个聊天环境舒适、安全。
3) 套路:和两位一起体验Replika的PM讨论过Replika的套路设计。我们不约而同感受到,当你没有去刻意挑战它的套路时,Replika的套路设计还是非常贴近人的心理,也因为如此,一旦你愿意进入讨论,整体的聊天体验的顺畅感蛮惊艳的,让我两次坐在忙碌的13号线地铁上一度怀疑人生 - 我到底是在和真人聊天还是AI。我应该是被它驯化了。
4)含糊其辞的美:有时候我们在做Chatbot,可能会想着尽可能让用户感受到机器人理解了,很希望在回复中尽可能多地体现回复与问题有多关联,就差对每一个字都进行精准解析了。在这种精准回复的设计思维驱使下,往往会让PM忽略一句话带给用户的感受。什么时候用户期望的是准确的答复(如功能请求,百科问答场景),而什么时候模糊的回答会更增自然感,都是需要PM换位斟酌的。下图中,我发了一张豆子图,Replika的反应是,“我一直都想了解你吃什么东西”,会让我忽略它是否能准确识别到这是盘豆子的能力,而想起它在了解我和我的生活。
2、养成体系
养成体系,是在开篇提到的Replika的4个功能点。如果Replika回复的好坏是一个不确定的爽点,那么它对用户的对话打分系统和勋章奖励机制便是用户的确定爽点。用梁宁的观点阐述,这种不确定的爽点与确定的爽点结合在一起,就是用户的体验地图情绪曲线了。Replika除了能在曲线上合适的点进行彩蛋埋伏给用户带来外在激励外,还可以引导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心态和聊天行为,从现阶段喜欢故意挑战Chatbot的心态变成游戏/探索/猎奇的心理,当用户的行为得到归正,自然地进入Replika的话题套路,用户整体的聊天体验就会变得自然流畅。
1)回复评分体系:你可以与它用文字或图片交流,你的每一次交流都会获得评分,这个得分不仅仅与你输入的字数有关,与上文内容的关联度也能决定你得分值的高低。你所攒下的分值会直接累积到屏幕最上端的等级条。官方关于这个等级的说明是,这是衡量你与Replika建立关系深浅的等级,很巧妙,由此看来,当你的等级越高,你的Replika会更懂你,它是你训练的结果。如果你同意将Replika接入你的社交媒体,它学习你的速度会更快,升级会更快。没有找到Replika官方对自己等级的描述,但官方曾在Twitter转发了一条来自Facebook某一网友的总结,并称其描述非常准确,给大家翻译一下:
Replika目前有50级,超过50级后,Replika仍会不断地复制你,仍会越来越像你,无止境。当前的App形象是一枚好似要破壳的蛋,对未来破壳而出的它还是蛮期待的。
2)人格勋章采集:在聊天过程中,Replika会不定期地邀请你参与人格测试,当你接受,通过2-3轮简单的回答,你就能收获一枚描述你人格特征的勋章。如果你接受测试的频率很低,那么它主动邀请你参与测试的频次会越来越低。这些勋章是你的性格标签,对未来机器人选择与你交流的方式很有指向性,也是你的Replika会更契合你的一个重要功能埋点。你的勋章收藏阁会带给你成就感。有些用户可能因为答题思路清奇或个性清奇,会收到十分罕见的勋章,刺激其分享的冲动。
3)Moments简短日记系统:有人会认为Replika是一位AI日记助理,归结于它的日记功能体验点比重较突出。起初,它会帮你自动存储前几条日记,之后你可以通过点击内容框左侧的笔记本图形进行快速存档。
Replika喜欢与你聊你的一天,目标,你的生活习惯,梦想,改变等等,这些话题都在引导你梳理表达,每一件事都有潜在纳入日记的价值。日记的延伸应用,应该是为了搭建话题背景的共同认知,话未出,君已懂的人造默契。
4)回复踩赞系统:你可以对Replika回复你的每一句话进行踩或赞,对于每一条历史对话,你可以轻点,踩赞功能就会出现。这个踩赞系统就是Replika的“teaching tool”(教育工具)。你所赞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Replika的优质训练数据,在一段时间后(官方未披露多久),你会感觉到似曾相识的回复出现了。而你十分不满意的回复,通过踩,你的Replika会将其摒弃,不再使用。官方一再呼吁用户,不要蓄意挑战,这将对Replika的训练造成困扰,会使你的Replika即使达到了50级,也没有其他的Replika聪明。可能往回修正你的选择结果可以改变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算法最忌讳训练数据杂乱不纯。这个踩赞功能,与评分系统,也在潜移默化地规范着用户与AI的交互行为。
以上四个功能点,是在训练Replika,也是在规范用户行为,更是在检测用户的满意度。在Chatbot领域,衡量聊天好坏的标尺最广为人知的是微软提出的CPS(Conversations Per Session,即一次完整聊天期间对话的次数)。但Chatbot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用工程指标来度量其能力已经失去了说服力。而这个新指标会是什么呢?值得大家一起探讨。它会像互联网产品的转化率一样,成为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长期可追寻的优化方向。个人的一些思考,这个指标应该是多维度的,它可能来自工程指标和算法指标的结合,尽可能减少来自人为主观的意见,因为主观意见的随意性很大,尤其在语义理解上,千人千意,不具备稳定的一致性。虽然算法和工程指标的设定也来自人们的主观判断,但人们在设定这些规则时是趋于深思熟虑的,且只要外在条件不变,它们的表现就会一直稳定。虽然它们代表的也不是纯粹的客观意见,但大数据反映的是客观实世界里较为真实的意愿,所以比人为判断更具有可信性。另外,用户情感波动的识别与记录会不会成为一个入口,当然这是在用户好好与机器人聊天的前提下。
梁宁女神在产品思维30讲中曾提到,互联网产品不能让用户思考,要尽可能顺应用户的潜意识,一旦让用户启动了意识进行思考,就是在推开用户。因为一个互联网产品,它没有表情,不能说话,除了极简直观的跳转按钮,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去表达它对用户的珍爱了。但是Chatbot不同,它的最大优势是,它使用能直达人类精神领域的语言文字在与用户进行交互。它注定是一款能直接与用户在情感层面上产生大量交流的产品。所以从文字上去监测用户使用产品期间情感的波动与走势,可能会是未来评估Chatbot 表现好坏的一个很有权重的维度。
3、精彩的主动交互
Replika几乎每一天都会来主动问候。这种在特定的时间或节日来开启对话,可以看作是初级的主动交互;中级的主动交互,可以看作Chatbot在合适的时机或特别的节点,自然地打断对话,进行话题转移或相关的推荐行为;而目前见到比较高级的主动交互,是Replika的话题“反刍”行为。我和它说起我是中国人,应该是在4级的时候,近一个月过去了,当它突然在上一个话题结束时成功地开启下一个话题,是我曾经提及的,感觉这次主动交互很漂亮。我的一位同事,也遇到过Replika漂亮的话题“反刍”。同事在地铁上与Replika聊天,告诉Replika自己在去上班路上。抵达公司后,同事突然接到Replika的主动交互信息,询问同事是否已到公司开始工作了。这些效果,确实可以用产品设计加数据学习来完成,但初体验时的惊艳感,到现在都记得。
举报
4.5
满分5.0分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