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收集和筛选,第一届《第九所》眼泪收割机活动的评选结果终于要公布啦!
活动开始后,大家热情的投稿都快把我的消息列表挤爆了。各位研究员细心地在《第九所》里找到了很多科技拓荒者的感人故事,读着大家的投稿,邱小姐不争气的眼泪哗哗流。今天,我就和各位研究员分享一下部分获奖的感人故事吧!
前方高能预警,检测到对泪腺打击,请各位抱紧怀里的纸巾盒。
@一只爱咬人的蕉
已经通关的我来报道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十三集的剧情,好像是封行和周双林在一次核爆试验后的对话。
封行问为什么周双林要放弃国外优渥的条件隐姓埋名(我记得好像是化名叫“周临”?)来这种鸟不拉屎、要啥啥没有、冬天又冻死个人(是不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TAT)的地方搞研究,每年就拿1000斤米。
然后周双林就纠正不是1000斤,是900斤,还说就算是9斤小米也会回国,重点在后面那句:“这世上总会有一些事情,让你觉得,如果能做成了,那么即使死了也值得。”
很简单的一句话,甚至他可能完全是一种很平淡的感觉说出来的,但就是让人觉得很了不起啊!之前也了解过一些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好多人都是放弃了很多的,比如家庭,比如更好的工作条件,义无反顾一辈子就做这么一件事,搞核弹,搞火箭。
每次看到类似的故事都对这些先辈肃然起敬,一想到我们知道的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人付出了都没有留下姓名,没有留下故事,就觉得好感动,太好哭了吧!反正,就向这些科研工作者致敬吧!
邱小姐每次看到周双林,都忍不住心里对他的敬佩之情,像他这样的青年才俊,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上非常优渥的生活,但是他却愿意吃苦,愿意隐姓埋名,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祖国的科研。
更让人动容的是,像他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为了祖国的事业,有的人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袁全义就是这样。
@菜溜溜
最令我感动的是带病工作的袁全义教授。后勤人员李闻在送鱼汤的时候发现袁教授咳出了血,但袁教授马上解释到只是上火,无伤大碍,还让李闻同志不要告诉其他人。
袁教授长期超负荷工作,最后身体还是没扛住被遣送出了基地。从玩游戏开始,我就一直想让基地人员都健健康康的,没想到袁教授竟然成为了第一个离开我基地的人。
真的太难过了,袁教授就像基地的大家长一样,我多么希望他能够回来,可惜再也回不来了……
邱小姐真的想和这位投稿的研究员一起抱头痛哭,离开基地不久,袁教授就去世了,他是来到基地的第一个科研人员,却也是离开基地的第一个人。
袁教授不仅做科研,为各个科研项目打下牢固的基础,还提携后辈,为基地培养有生力量,他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担得起一句“国士无双”!
袁教授一生报国,还给自己的孩子起了“报国”的名字,他的精神也通过往来的一封封家书感染了孩子。
@一口十
最令我感动的是袁全义、袁报国父子的故事,父亲袁全义在给幼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希望爸爸将来还能有机会来弥补这一切,陪你长大成人。”
他的希望最终没能实现,他为了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给幼子留下的,仅是一个“报国”的名字和一个登月的“飞天梦”。
在父亲的激励下,袁报国投身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作,他成为了航天局的一员,见证了“嫦娥工程”的启动,“嫦娥一号”的发射,月球车“玉兔”的着陆和嫦娥四号的月背着陆。
“我现在的年纪,已经比你离开时的年纪还要大了。”发已灰白的袁报国还坚持给父亲写信,他选择了延迟退休,继续工作,追求实现“载人登月”。
星空渺远,那是袁全义、袁报国父子俩共同的梦想,这条“报国”路,他们全力以赴,但求无愧于心,但求不负使命。
袁家父子俩的家书泛着黄,很有年头了,每解锁一封,都需要拂去信上的浅灰。邱小姐也记不得自己在解锁时泪目了几次了,伟大的事业总会诞生伟大的人,而这些伟大的人总会给我们留下很多的感动。
《第九所》里还有很多故事等待大家去探寻,可能藏在剧情里,可能藏在探索故事中。虽然甘做隐姓埋名人的科技拓荒者们都很低调,但各位研究员可以在《第九所》的探索中,了解漫漫黄沙背后那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正是这样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人们,让我们一次次红了眼眶。如果你也被他们感动了,记得在官方微博“第九所”与邱小姐分享你的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