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频道

医护到家打造护士上门版“滴滴”实现黑马速度

2016-10-24作者:牛思远

医护到家打造护士上门版“滴滴”实现黑马速度,针对解决老人有病在家护理的难题,医护到家团队建立“滴滴出行”式的平台,由护士利用业余时间,为患者提供护士上门的专业医疗护理服务。

创富·案例

今年9月底,主打护士上门服务的医疗O2O项目“医护到家”亮相美国硅谷,在2016 G-Startup Worldwide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夺得全球第三名。这是滴滴打车、豌豆荚等之后,又一家获得该项比赛认可的中国创业公司。

截至目前,上线仅10个月的医护到家,累计使用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月交易量超过500万元,可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直接预约上门服务,颇具黑马风范。通过在其平台上注册认证的1.7万名护士,医护到家以护士上门切入移动医疗领域,并逐渐拓展到中医理疗、慢病回访等服务。

医护到家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贵磊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公司目前正大力拓展注册护士和医生数量,并开始引入合作方提供体检、问诊、院外护理等服务,希望成为“移动医疗领域的滴滴出行”。他表示,医护到家商业模式清晰,又顺应政策鼓励方向,目前营收增长迅猛,预计明年上半年有望实现单月盈亏平衡。

●南方日报记者 牛思远

护士上门项目实现黑马速度

近年来,移动医疗是创新创业的一个热门领域。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医疗市场APP数量已超过3000款。其中,以“春雨医生”为代表在线问诊、基因检测和慢病管理等医疗类服务,以“叮当快药”为代表的医药类服务均有不少较高知名的明星创业公司。

但实际上,在典型的疾病诊疗过程中,护士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有不少创业项目选择了围绕医疗护理类服务切入移动医疗市场,“医护到家”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

“有人家里有老人需要导尿,一般情况由专业护士操作10分钟就能完成。但是家属想找社区医院的护士上门服务却找不到,最后只能拨打120,将老人送去医院,完成导尿后再接回来。”这是魏贵磊在市场调研时遇到的真实案例。

“中国有300万医生,也有300万护士。”魏贵磊透露,护士通常比医生有空闲时间,也更有意愿希望通过兼职来提高收入,所以吸引护士到医护到家平台上来并不困难。

医护到家去年12月正式上线,当月就联合1000余名三甲医院护士,成立了国内首个护士集团——三甲护士集团。目前,医护到家平台认证护士已经超过1.7万人,业务覆盖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等全国207个地级市。

魏贵磊说,平台上线后医护到家的主要精力在拓展护士资源和探索运营模式,品牌曝光率不是很高。直到今年4月,医护到家参加了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开设了一个小展位。

“我们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了大会的创业大赛评比。”魏贵磊回忆道,谁知医护到家一路过关战将,在150多个参赛团队中脱颖而出:初赛杀入10强,半决赛进入3强,决赛时拿到了亚军。

最终,医护到家作为中国区的APP代表,被推荐去美国参加了G-Startup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并拿到了第三名,一时声名鹊起。

成熟团队转型凸显运营优势

相比一般的创业团队,医护到家最大的不同在于创始团队并非“新兵蛋子”。医护到家平台运营方北京千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是第一视频的成员企业。第一视频于2005年成立,2006年在中国香港主板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视频企业,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新媒体产业集团之一。去年,第一视频旗下的互联网彩票业务因政策变化停摆,旗下彩票业务运营公司将“互联网+医疗”作为新的业务方向。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作为医护到家的联合创始人和天使投资人,提供了3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占股70%,创始团队占股30%。

“我们这个团队大概90人左右,之前骨干主要做互联网彩票。”魏贵磊介绍。这个由彩票365运营团队中拆分出来的队伍,其中过半是技术人员,技术团队的负责人很有管理经验,与很多医疗行业出来的竞争对手相比可以说技术优势非常明显。而团队中的运营人员,也是国内最早一波做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跟分发、预装渠道都很熟悉。

魏贵磊说,在确定新的方向后,团队仅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就上线了两款产品。而医护到家平台上线后,APP也根据用户反馈的需求和问题不断修改,至今已经升级了17个版本。

通过此前积累的线上资源,医护到家迅速占领了各大手机应用商店的首发推荐,并通过购买百度竞价排名、与58到家等网络流量入口合作等方式提升使用量。上线仅10个月,医护到家的手机APP累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月交易量超过500万元。

目前,医护到家的主要盈利模式为收取平台服务费,护士上门服务每单按比例分成。据魏贵磊提供的数据,如果月交易量达到1000万水平,即可实现盈亏平衡,“上个月是550万,这个月预计超过650万,我们计划明年上半年可以实现单月盈亏平衡。”

潜在市场巨大将引入合作伙伴

“我们现在的最大难题是怎样实现精准用户推送。”魏贵磊介绍,目前医护到家虽然注册用户已经过千万,但转化率还有待提升,累计下单用户数量大概7万多人次。

眼下,除了加大在社区医院、养老机构等目标人群聚集渠道的广告投放力度,医护到家正在尝试推动护士推荐用户。“每发展一个新用户,我们给护士30元的推荐奖金和首单服务金额的10%提成,上个月新增用户大概有20%是护士推荐带来的。”

魏贵磊表示,医疗专业背景出身的创业者相对比较保守,也缺乏互联网行业的资源,在这方面医护到家的团队有优势。但也因为非医疗专业背景,医护到家对医疗领域的了解程度不够。

为此,医护到家开始招聘医疗专业人士担任“区域经理”,负责亲自上阵解决偏远区域的医护上门需求。与此同时,医护到家还面向全国招募合伙人,目前已经有70多人加入。

“医疗服务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魏贵磊说,以护士上门服务为例,医护到家平台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所有认证护士均持护士执业证,其中80%以上来自三甲医院且拥有3年及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社区医疗机构护士则须有5年以上经验。

由于打针输液等基本医疗服务存在医疗事故风险,医护到家制定了一整套“ICCINO”服务标准,除了验证护士资质,公司还免费为患者与护士双方投保险,并规定了检查患者自备药品、工具及院外输液证明等一系列流程规范。

在护士上门护理项目外,医护到家还陆续推出了中医理疗、居家养老护理、陪诊等。今年3月,医护到家继创办护士集团后又成立了中医医生集团,目前规模达到1000人左右,主要为患者提供中医理疗和慢病回访等服务。

“我们现在是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批准的首家‘互联网医养服务试点’,可借助老龄办协调线下养老机构资源。”魏贵磊认为,随着老龄化加剧,医护上门将会是刚需,医护到家的模式,也符合政策鼓励的方向。“未来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我们只做医护上门,其他的交给合作伙伴,比如问诊给春雨医生,检测对接金域检验,护工服务给泰心康护,等等。”

■第三方点评

分成模式有效调动医护人员上门积极性

我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失能半失能老人就有4000万人,需要上门导尿、鼻饲、换药、吸痰等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现状极大地降低了医护上门的积极性。

医护到家利用抢约优先机制和医生护士的业余时间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采用与上门服务医生护士合作分成模式。我认为这一运作机制非常有效地调动了医护参与移动健康服务平台的积极性,同时也满足了居家养老用户对到家专业护理的刚性需求。

今年9月,北京市卫计委明确表示医生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属于合法行为。明年,北京市还将建立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失能老人照料服务。政策的放开无疑也推动了上门医护服务的发展。

由于各方都看好上门医护市场这块大蛋糕,市场中也出现了不少类似的服务平台,如E护通、e护天使、V护到家等等。所以如何获取客户成为了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

医护到家在线上利用此前积累的资源,占领各大应用商店的首发推荐,同时还与58到家合作,占领流量入口,在线下则通过在社区医院、养老机构投放广告,并依靠护士的推荐、口碑传播来获得客户。医护到家还是全国老龄办信息中心批准的首家“互联网医养服务试点”,可借助老龄办协调线下养老机构资源。

对于上门护理的服务标准规范性,我认为医护到家做到了同类产品的差异化优势。据了解,医护到家旗下三甲护士集团研究院,制定了医疗护理行业内首个上门服务标准,为上门护士提供了标准的操作和服务流程,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德鼎创新基金(原德丰杰龙脉基金)合伙人李德春

手机软件>新闻>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