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频道

社交应用的轻与重之片刻的道路

2014-10-10作者:素心

到了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传统社交的空间,也突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从SNS到微博再到微信,社交应用功能越来越强大和丰富,交流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但渐渐地你会发现,你的微博timeline和微信朋友圈已经惨不忍睹,每天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消化和处理这些信息垃圾上。

网络社交变得越来越“重”,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折腾而折腾,在纷繁中失去了初心。

于是,一大波“轻社交”(也有人称之为弱社交)应用出现了,比如知乎、豆瓣、果壳……这类“轻社交”应用大多是基于兴趣爱好,弱化了社交属性。

在“轻社交”方面,片刻走得更远,这里宁静得几乎让你很难想像这是一款社交应用。

片刻主要由音乐电台Ting、原创文章阅读和自己创作三大功能组成,当然也提供了叫做碎片的轻社交功能。

简言之,片刻提供了一个场地,在这里你可以阅读文字、聆听电台,抑或记录点滴。你既可以当一个孤独的心灵行者默默地记录,也可以通过诸多社交元素分享和扩散。最重要地是,你的一切都可以记录在这个app里,而不需要到各个网站或者app去进行频繁地操作。

在我看来,片刻介乎于豆瓣与起点之间,相当于把豆瓣广播、豆瓣读书和豆瓣一刻融为了一体,相比起点文学的大部头,片刻的文字更加短而精。无论是配乐朗读的Ting,还是三个短词组成的词卡,抑或一张图三两句话组成的知觉,甚至是闲来吐槽的碎片,都显得宁静和轻松,不用占用太多的时间,不会耗费过多的精力,尤其适合移动互联网下的碎片式时间消费。

不过,和其他“轻”社交应用一样,片刻不得不面临一些选择的问题。

用户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这是任何社区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想当初知乎因为“高质量的问答社区”吸引了不少精英入驻,品质和社区氛围都很好,但随着开放注册大量用户的涌入,问答质量下降、谩骂争吵增多、一些高质量大号出走,用户数量上去了,但质量却有所下降。

作为一款社交应用来说,片刻当然希望有更多的用户数量级,但用户数量上去之后,如何继续保持这种宁静的社区氛围,是个问题。

封闭与开放的关系

片刻的内容相对封闭,其文字95%以上来源于片刻用户的原创,片刻Ting电台主播录制的音频节目的文字都是在这些创作内容上进行深加工,且采用PGC模式,不支持用户的UGC,要想成为片刻Ting的主播,上传自己的音乐电台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

片刻只支持PGC,不能在线录制

一是版权优势

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在未来版权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片刻没有这方面的隐患;,因为严格的审核,片刻Ting的品质整体水准较高,许多内容都达到专业电台的级别。当然,劣势就是用户的参与度可能会因此而降低。

相对封闭高要求来控制品质无可厚非,在开放、分享的互联网大潮之下,被冠以“封闭”、“独立”、“偏执”等称谓的苹果,就因为品质保证而取得了巨大得成功,但前提是品质要高到足以抵消用户参与热情减退带来的影响。

融合与垂直的关系

即使是在“轻”社交应用里面,片刻也显得很轻,她并不会让你像刷知乎微博那样让你上瘾,也不会让你像写命题作文那样费力,只是让你在某个不经意的早晨,抑或宁静的午后黄昏,松弛下被压榨得透支的神经,关掉所有的社交通讯软件,在音乐和文字里休息片刻——或宁静或驰骋。

片刻的文字相对文艺

简单的片刻并不单调,相反她有良性的互动。在片刻里,用户创造文字,主播录制这些文字的音频,其他用户阅读、聆听和分享这些内容,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群关系,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和关系链的闭环。

有人说片刻太过文艺,其实聆听、阅读和写作本身并不小众,她应该是我们在网络上最基本的需求,但片刻目前的内容的确偏文艺范儿,如果一直维持这种风格,那么在用户的广度和黏度方面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如果扩展内容的纵深,那么如何保持相同的品质是个问题。

尽管面临着诸多抉择,但我还是很看好片刻这类“轻社交”,在我看来,很难定论社交应用的“轻”与“重”孰优孰劣,更多的时候两者应该互为补充——在“重”社交中自我实现,在“轻”社交中找寻自我。

手机软件>>正文